其實,廣州市民乃至全中國普通的民眾政治參與熱情真的不低,要讓響應政府徵集意見的民眾多起來也很簡單,就是各級政府部門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真正重視民意,而不只是走過場。要知道,民意是政府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一點一滴累積和創造出來的。如果平時政府部門某些決策措施的出台(比如廣州前不久實施的最新停車費標準)漠視了民意的話,那麼又怎麼可能讓民眾相信政府其他征求民意的舉動,是真心實意而不是在做做樣子的呢?
  具體到這裡所說的“十件民生實事”的“海選”,仔細查閱並對比了過去連續4年(2010-2013年)由廣州市政府所列出的“十件民生實事”,筆者發現,連續4年“民生實事”的重合率至少超過一半以上(如果三年或兩年比較,重合率則差不多是七八成)。像2010年“十件民生實事”之一的“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條件”,到了2011年就變成“改善市民群眾出行條件”,2012年對應的是“改善出行條件方面”,2013年的說法就是“促進公共交通發展”;又比如,2010年“十件民生實事”之一是“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建設”,到了2011年叫“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休閑健身場所”,到2012年就叫“豐富文化體育活動方面”,而在2013年則算是“完善群眾文體設施”。除了2013年政府提出“推進垃圾分類處理”的唯一一項民生實事未能如期兌現外,其他各年每一項的民生實事,政府都聲稱“已件件落實”。既然每年口口聲聲說已經完成落實了的事,今年為何還繼續是“十大”呢?這個落實,是在多大程度落實?市民出行條件每年都在改善嗎?
  “十件民生實事”年年月月花相似,一方面說明過去民生實事所擬定的目標比較模糊難以具體考核,另一方面也說明缺少嚴格的問責機制。長此以往,自然難免在公眾面前造成“自演自秀”的負面印象。因為每年所謂的“十大民生實事”來來去去都是那麼幾回事,至於是否真的完成目標,全是政府部門自己說了算,民眾根本就無法去考證、較真。如此一來,民眾自然就沒有意思再陪政府一起玩了。 □艾芩哲  (原標題:[批評/回應]自演自秀,民生實事海選自然受冷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ghmunid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