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票貼唐明燈
  商人,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裡,似乎總有些尷尬的位置。一方面他們許多人坐擁萬貫家財,但另一方面卻帛琉要面臨傳統的“士農工商”的階層歧視,並且,社會上總認為商人唯利是圖、為富不仁等。商人和中國社會傳統價值觀的關係是尷尬的,也是不協調的。
  而在當今社會,房地產商總是遭遇不少怨念。因為買不起房,因為高額的房價,讓痛罵房地產商曾經成為一種社會潮流。特別是在前幾年,房地產商一方面是土豪的最典型代表,似乎進入這個行業就有花不完的金山銀山;另一方面又遭遇網路行銷大眾的痛恨揶揄。在過去幾年,房地產商就處於這種讓人羡慕讓人恨的奇怪境地中。
  然而,隨著網絡和咨詢的進一步發達,一些人竟然成功地扭轉莊臣了這種社會境地。
  任志強,王石,潘石屹,著名的地產商,擁有巨大的財富,也擁有巨大的名聲,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名聲是建立在其從事的行業之外的公共領域。他們都是微博上粉絲眾多的大V。2013年是一個微博凋零的年度,在眾多大V要麼落網要麼下網的狀態中,他們卻因此而更耀眼,並一以貫之地活躍,在微博上暢所欲言、各抒己見:佈道、信用貸款表達、互相調侃,深諳“隨心所欲不逾矩”的微妙之處。
  任憑柳傳志倡導“在商言商”,他們仍繼續從事著他們熱衷的地產商的非地產事業,縱論時事,橫議專業,頻頻出現在公共場合和媒體上,喜好置身熱點,每每甘為談資。這恐怕難以簡單化地以追名逐利加以解釋,畢竟他們“早已過了沽名釣譽的年齡”—這是他們的朋友–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的持平之論。有趣之處在於,客觀而言,這的確不能阻攔名利朝著他們接踵而至,也遮掩不了他們名利雙收的事實。
  數字化時代的名利場所謂的利,無論有形無形,均大致可以化約為一組數字;而名則無法量化,不得不承載複雜多重的身份。綜觀他們的言行事功,任、王、潘三人也正是如此。在專業之外,他們還有許多相似和類同之處:他們都是改革開放結出的果實,屬於時代驕子、成功人士、明星企業家,意見領袖;除了潘石屹出生寒微之外,任志強、王石還有紅二代身份,只是任志強坦承,而王石僅默認而已。具體而言,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,三人都是環保組織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的發起人。這是由近百名企業家在2004年6月5日成立的環保公益機構,一個荒漠化防治的民間組織。談及這三位地產商的非地產事業,阿拉善SEE公益機構不可或缺,可視為他們的非地產事業的起點。
  阿拉善SEE協會成立之時,按當時的標準,他們已經是功成名就。王石及其領導的萬科有“中國房地產領跑者”之譽;潘石屹則已經因SOHO現代城一戰成名;任志強是當年北京地產領先企業、西城區國企華遠集團的總裁。
  援引該機構首創者劉曉光的說法,阿拉善SEE協會的成立,標志著中國企業家的覺醒,集體從各自的專業跨向環保公益事業,是一個自治、民主的行動和過程,其意義在於“中國企業家的責任,社會責任,企業公民責任更加清晰。”這一表述,不妨視之為這三位地產商熱衷於非地產事業的官方正解。
  直言的任志強
  三人的言行還有一個共同特質,均不時從專業和本行旁枝逸出,在公共空間招搖,搶眼且鋒頭強健……何以如此?探究人的行為動機,細察人的個性、思想和利益所在無疑是便捷之道。在這一方面,任、王、潘三人在大量的交集之外,也各擅勝場。這些因出身、教養、性格、經歷不同所體現出來的特質,由人、經濟和社會的需求所催生和促進,是社會發展產物,其中的一鱗半爪、吉光片羽,無不折射著時代風貌,鮮活而生動,可以展現他們熱衷於非地產事業的原因和理據的另一個側面。
  直率敢言,有使命感、負責任—這是任志強的親友團對他的評價。從最近任志強在他的回憶錄《w》首發現場的反應看,他是坦然接受了這樣的肯定。但特定的場合,他則有別樣的表現。在一次電視訪問中,主持人問他,是否認為自己微博粉絲多、影響力大,所以責任也大?他馬上予以反駁,宣稱他的微博只是個人的自由表達,並非公共媒體,自己並不應該為此負任何責任。
  任志強的朋友還把他的企業社會責任觀,提煉為“沒事找事”,因為他的原話更為直接辛辣,有敏感和犯忌的嫌疑。弔詭的是,他在非地產事業上一鳴驚人,恰恰是因為基於地產事業直言而起,為此他不惜拂逆民意甚至權力,並曾在演講中遭為高房價所苦的房奴扔鞋,他則戲稱享受了總統和總理級的待遇。任志強因為敢言直言,得了一個他不接受的諢號“任大炮”,他解釋說,把講真話當作“放炮”,是時代的悲哀。
  時間和事實是檢驗言論真偽曲折的標尺,時移世易,任志強也經歷了由“全民公敵”到“大眾情人的”身份轉換,還被友人加上了一個“房地產思想家”的冠冕。他桀驁不馴、傲慢自負的表象,有著理性冷靜、據實求真的自信支撐。他身為國企高管,親歷和痛陳體制弊端,並呼籲一起推翻阻礙改革的牆—像一隻不懼槍擊的出頭鳥,堪稱異數和另類,他以直報怨的態度可感,犯難而上的勇氣可嘉,非地產事業精彩紛呈。
  王石智者樂山
  如果說任志強堪當一個“勇”字,那麼王石則是地產商中名副其實的智者,他所創立和主導的萬科地產,在企業文化和制度及經營管理方面,均為業界翹楚,固然是明證,卻尚不足以體現其人其智,反而是個人色彩濃厚的登山、滑翔等愛好,以及年屆花甲,負笈哈佛、劍橋等名校求學,研究日本江戶時代歷史,求索社會變遷進步之道,更為勵“智”。
  雖然四川汶川地震中“10元捐款”風波令他頗為介懷;也不乏為小女友做紅燒肉這樣的八卦,但他對重慶打黑變異為黑打的反思,叩問“薄熙來不出事,企業家躲得過他嗎?”得出“企業不應該沉默”的結論,睿智、敏銳兼具公共情懷。甚至據說在一些涉及地區時政的問題上,王石也有過發言,而且讓許多人評價相當“理智”。
  王石在回應網友“大V有當皇上的感覺,爽吧!”的調侃時,坦言“互聯網恰是消解權威的傳播方式,任何名人、權威在這兒遭嘲笑謾罵—所謂大V的待遇沒什麼兩樣,當大V有皇上的感覺那是表錯情了。2008年為遭到網上鋪天蓋地的謾罵攻擊,也曾想不通,但卻讓我明白:消解權威的年代為算老幾。”這般悟性,如此清晰,明智而淡定。古人雲,智者樂山,曾登頂珠峰的王石微博簽名是一句名言“山在那裡”,非地產事業與地產事業異曲同工。
  潘石屹求仁
  仁、智、勇,是傳統文化所褒揚的為人品格,如果不與他人較短長,僅一一分贈上列三人,除了“仁”字潘石屹已別無選擇,但這也恰恰是潘石屹的所長。其微博簽名就是“永葆一顆純潔、仁慈和意氣風發的心”。從成功學看,潘石屹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,取得今日的成就,全賴身逢其時,以及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。潘石屹有一張招牌式的笑臉,所有的算計、精明都謙恭和誠懇的樹蔭下伺機而動。
  他有敏銳的商業觸覺和驚人的數字天賦,行家稱他為商業天才,朋友調侃他為“潘老財”,並戲謔他“狡猾”;潘石屹也因此而更富有娛樂精神。在遭遇困境險情時,他往往能劍走偏鋒,出人意表地化險為夷。在因失言而被嘲笑為“喬布斯是神話,潘石屹是笑話”的時候,他順勢而為推出“潘幣”,堪稱危機公關的經典案例。
  蔬果汁,已經成為潘石屹難以割裂的代表詞。和任志強相比,潘石屹與王石似乎更加“洋氣”,只是二人洋氣的側重點卻有不同。對王石來說,他更偏向知行合一,留學深造,發表對歷史、時事的想法,當然更不用說登山。但是對潘石屹來說,則選擇了生活方式,那就是減肥和喝蔬果汁。喝鮮榨的蔬菜水果汁雖然似乎只是一種個人習慣,談不上多麼上升到社會人文層面,但相比於傳統的富豪高官等胡吃海喝,山珍海味,飛禽走獸等等,潘石屹的果汁愛好相當的“小清新”,而從身體來說,至少潘石屹一直宣稱他瘦了很多,效果看來也是不錯的。
  潘石屹和任志強精彩在微博上長期以“好基友”的節奏相互調侃,印證時尚網絡語所謂的“真愛”,這“潘任美”二人組合,堪稱含金量最高的相聲搭檔。潘石屹涉獵頗廣,出SOHO小報雜誌,演電影,當主持人……到了今年,以大V身份在央視上結巴、以頭顱為家鄉代言蘋果,他贏得的好感越來越多。相較於任志強的堅硬的直言,王石分寸感十足睿智應對,潘石屹不以言辭見長,卻能憑態度得分。他還深諳暗渡陳倉輸出價值觀之道,在“潘幣”玩笑中,他沒忘記印上“只要戰爭的意念一冒頭,就要用更強大的和平思想去遏制它,要用更強烈的友愛思想去消除仇恨念頭”以及“地球乃一國,人類皆其民”,這是巴哈伊教經文,據傳潘石屹是該教信徒,但在遭遇求證時他又綿里藏針地“狡猾”以對,宣稱在無神論國度不談論宗教。成為朋友公眾調笑的目標,想必是潘石屹人生樂趣之一,他總是對朋友不吝贊美艷羡之詞,時隔多年,他還憶念創業伙伴當年的情懷:“我們辦公司是為了走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報國道路。”
  人的一生,當“立志,立業,立言”,這為傳統所褒揚,大致也吻合任、王、潘以及一批企業家們的非本行事業。同理,古人雲,“倉廩實而知禮節”,揭示的是文明進步的普適道理,也是“達則兼濟天下”,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等同義別裁的表達方式,是人類良知和理性的結晶和珍貴的文化遺產,也理當是現代文明社會中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甚至責任。儘管商人及其行業遠不夠完美,但從這個意義上看,地產商的非地產事業,不僅是地產商自我完善和提升自我價值的依托和支撐,而且還是一項公益事業。反觀帝王專制時代重農抑商的惡劣環境中,士農工商的排序所昭示對商業壓制,對商人歧視,正是所謂“在商言商”濫觴的緣由所在,置之於當下,無異於放棄自己的法定權利,於是乎,在商言商,即自輕自賤。
 
(編輯:SN05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ghmunid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